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病因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多与高血压动脉硬化有关,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发病可能有多种因素引起。

1、微血栓:颈内动脉和椎-基底动脉系统动脉硬化狭窄处的附壁血栓,硬化斑块及其中的血液分解物,血小板聚集物等游离脱落后,阻塞了脑部动脉,当栓子碎裂或向远端移动时,缺血症状消失。

2、脑血管痉挛:颈内动脉或椎-基底动脉系统动脉硬化斑块使血管腔狭窄,该处产生血流旋涡流,当涡流加速时,刺激血管壁导致血管痉挛,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旋涡减速时,症状消失。

3、脑血液动力学改变:颈动脉和椎-基底动脉系统闭塞或狭窄时,如病人突然发生一过性血压过低,由于脑血流量减少,而导致本病发作;血压回升后,症状消失,本病多见于血压波动时易出现本病发作,此外,心律不齐,房室传导阻滞,心肌损害亦可使脑局部血流量突然减少而发病。

4、颈部动脉扭曲,过长,打结或椎动脉受颈椎骨增生骨刺压迫,当转头时即可引起本病发作。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症状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时,颈内动脉系统TIA可表现为突发的意识模糊,癫痫大发作或局限性发作,肢体麻木、单瘫、偏瘫、同向偏盲、失语、失用、交叉性黑朦偏瘫等;椎-基底动脉系统TIA表现为眩晕、晕厥、猝倒、黑朦、复视、视物变形、视野缺损、平衡障碍、球麻痹、遗忘、失认等,常有诱因,每次发作症状持续时间不超过24h,发作间期不留后遗症状。

病史应询问起病急缓,症状的特点,有何诱因,既往有无类似发作,症状持续的时间及发作间期的症状。

发作期体征如上述,发作间期部分病人可有轻偏瘫,眼震,角膜,咽壁和腱反射不对称,调视,辐辏反射障碍等轻微体征。

1、颈内动脉系统TIA:

运动功能障碍最常见,其主要的表现为对侧肢体的无力、笨拙、使用不灵活。特别是上臂,有时也累及面部、腿或整个半身,可单独或同时发生。一般被描述为肢体发沉”、发死”或不能活动”。

感觉功能障碍的表现,主要为偏侧舌头或面部针扎样感觉,也可见于同侧肢体的麻木感,但总的来说,肢体的症状往往为脑组织受破坏后的阴性表现,而非癫病等刺激性病灶导致的阳性表现;如果患者仅仅表现为单侧肢体的感觉或(和)运动障碍,则有时难以与推一基底动脉系统TIA鉴别,因为运动和感觉传导通路的行程中,两个血管系统供应其不同部位。

单眼视力障碍伴对侧肢体症状,提示为颈动脉系统TIA。颈动脉提供眼部循环的供血,其病变导致发作性黑膜,但同向偏盲亦可引起视力缺失,应注意鉴别。同时出现双侧的运动或感觉功能丧失,提示为脑干缺血。

2、椎-基底动脉系统TIA:

症状椎-基底动脉缺血,主要累及脑干、枕叶、额叶内侧。椎-基底动脉系统TIA的诊断不容易,其异常可见如下表现:眩晕、共济失调、复视、言语困难、相吉困难、吞咽困难、摔倒发作、单侧或双侧视觉缺失、短暂性全脑遗忘症、单侧或双侧面部麻木、单侧或双侧感觉丧失、偏瘫或双侧肢体瘫痪甚至四肢瘫痪、记忆力障碍等。

视觉丧失为第二位常见症状。眩晕应与头晕、晕厥、意识模糊及头发轻”相区别。眩晕是一种自身或周围环境在运动的幻觉。单纯眩晕合并有其他脑干或领枕叶功能障碍才考虑诊断TIA(但实际上,有时单纯的眩晕在头部MRI上也可发现相应的新的缺血病灶)。有时眩晕与共济失调难以鉴别。

发生于脑干的病变有一些特殊的症状,如复机、吞咽困难、摔倒发作。复视是最有用的脑干神经功能损害的症状;面部及嘴部针刺及麻木感也可出现,可能伴有对侧肢体的感觉及运动症状(交叉性的感觉运动障碍);双侧感觉丧失,或不同的发作中出现不同侧的偏瘫,常提示为椎-基底动脉TIA的发作;耳聋及耳鸣不常见。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检查

1、头部CT:

行头部CT检查的主要目的是明确颅内可能引起TIA样表现的其他结构性病变的性质,如肿瘤、慢性硬膜下血肿、巨动脉瘤、血管畸形、脑内小的出血灶等。

2、头部MRI及新的磁共振技术头部检查:

头部MRI及新的磁共振技术头部MRI在发现脑内缺血性病变的灵敏性方面比头部CT明显高,特别是在发现脑干缺血性病变时更佳

3、头部SPECT及PET检查:

SPECT是用影像重建的基本原理,利用放射性示踪剂的生物过程,放射性示踪剂注入血液循环后,按脑血流和脑代谢情况进行分布,并以CT技术进行断层显影和重建,而达到了解脑血流和脑代谢之目的。SPECT在TIA中发现脑血流量减低区的时相上较头部CT及MRI发现得早。

PET是利用CT技术和弥散性放射性核素测定局部脑血流量和局部脑代谢率的方法。PET是当前研究脑功能、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理生理和治疗中脑血流和脑代谢监视的最有效的工具。

4、脑血管的影象学检查:

脑血管的影象学检查包括有创伤的脑血管造影及无创伤性的脑血管造影。

(1)动脉血管造影为脑血管造影技术中的金标准。目前常用的技术为经股动脉穿刺血管造影。TIA患者的脑血管造影,主要表现为较大的动脉血管壁(颈内动脉及颅内大动脉)及管腔内有动脉粥样硬化性损害,如溃疡性斑块、管腔狭窄、完全性闭塞。动脉造影的阳性率为40%~87%,以颈动脉颅外段及椎动脉为主。

(2)无创伤性的脑血管检查包括核磁共振血管造影(MRA)、螺旋CT、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上述检查方法与动脉血管造影相比,显然无论从灵敏度还是特异度来说均较后者差。但其非创伤性、可重复性和简单易行的优势也是很明显的,而且当与多普勒技术联合运用时,则可大大提高脑血管检查的可靠性。

5、非侵入性脑血管检查包括:

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及颈动脉双功能多普勒超声检查,经食管多普勒超声检查。

6、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液学方面的检查、血生化方面的检查及特殊检查(如免疫学的检查)。7、其他检查如颈椎片可以发现颈椎对推动脉的影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治疗

1、抗血小板聚集治疗

主要是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释放,使之不能形成微小血栓。此类药物安全简便,易被患者接受。常用肠溶阿斯匹林,50~100毫克,每日1次;潘生丁50~100毫克,1日3次。

2、扩溶治疗

低分子右旋糖酐及706代血浆具有扩溶、改善微循环和降低血液粘度的作用,常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或706代血浆500毫升静滴,每日1次,14天为1疗程。

3、抗凝治疗

若患者发作频繁,用其他药物疗效不佳,又无出血疾患禁忌者,可抗凝治疗。常用药物肝素、双香豆素等。如肝素可用超小剂量 1500~2000μ加5%~10%葡萄糖500毫升静滴,每日1次,7~10天为1疗程。必要时可重复应用,疗程间隔时间为1周,但在应用期间,要注意 出血并发症。

藻酸双脂钠是一种新型类肝素类药物,能使纤维蛋白原和因子Ⅷ相关抗原降低,使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有抗凝,溶栓,降脂降粘的作用。可口服或滴服,口服 50~100毫克,1日3次;静滴2~4毫克加10%葡萄糖500毫升,20~30滴/分,10天为1疗程,可连用2~3个疗程。

4、扩血管治疗

可选用培他定、脑益嗪、西比灵、喜得镇、卡兰片等。常用剂量:培他定10毫克,每日3次;脑益嗪25毫克,每日3次;西比灵6毫克,每日两次;喜得镇3毫克,每日3次;卡兰片5毫克,1日3次,口服。

5、活血化瘀中药

丹参、川芎、桃仁、红花等,有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降低血液粘度的作用,对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有一定作用,可选用。脑血管造影或多普勒证实有颅内动脉狭窄者,药物治疗无效时,可考虑手术治疗。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饮食

在饮食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患者可多吃活血的食物:茄子,柿子,藕,空心菜,黑木耳,桃子等。同时,患者应禁烟戒酒,少吃辛辣刺激食物。低盐少糖饮食。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中医食疗偏方:

1、肝阳上亢型:以眩晕为主,伴耳鸣、头痛且胀,或自觉颈项板样僵硬,面色潮红,性情急躁易怒,怒时晕痛加重,心烦少寐,多梦,口干或苦,舌质偏红,苔黄,脉弦数。

治疗:平肝潜阳。方用天麻钩藤饮加减:天麻15g(先煎),钩藤15g(后下),天门冬15g,麦门冬15g,白芍20g,生龙骨30g,生牡蛎30g,牛膝15g,桑寄生15g,石决明30g(先煎),黄芩15g,夜交藤15g,菊花10g。若小便频数,大便秘结者为肝胆热盛,加龙胆草20g,大黄6g(后下)。

2、肝肾阴亏型:眩晕而神疲健忘,耳鸣如蝉,甚则突然昏仆,昏不知人,短时即醒,双目干涩,视物昏花,甚则出现一过性眼盲,失明多梦,腰膝酸软,手足心热,口干,舌红少苔或无苔,脉沉细弦。

治疗:滋补肾阴。方用杞菊地黄汤加减:龟板30g,枸杞子10g,天门冬20g,菊花10g,白芍30g,怀牛膝15g,杜仲15g,桑寄生15g,熟地黄10g,山茱萸10g,茯苓15g,泽泻lOg,山药10g,砂仁6g(后下),甘草6g。若五心烦热者加知母10g,黄柏10g。

3、风痰阻络型:头晕目眩,或头重如裹,甚则神志迷蒙,一侧肢体发麻或沉重无力,或突然昏仆,少时而醒,平素嗜酒食甘,体肥,少气懒言,嗜卧欲寐,口中黏腻不爽,胸膈满闷,恶心,舌苔厚腻,脉弦滑。

治疗:祛风豁痰通络。方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半夏10g,白术10g,天麻15g,陈皮10g,茯苓10g,白芍10g,甘草6g,石菖蒲10g,竹茹10g,郁金10g,僵蚕10g。若兼头目胀痛,苔黄腻,脉滑数,加胆南星10g;黄芩10g;若体丰痰湿黏滞者,可加白芥子6g,皂角6g。

4、气虚血瘀型:眩晕动则加剧,或突然昏不知人,旋时即醒,或一过性肢麻不用,气短乏力,心悸神疲,卧睡时口角流涎,手指麻木,肢体疼痛,夜间尤甚,诸症遇劳加剧,舌紫暗,脉沉细涩。

治疗:益气活血通络。用补阳还五汤加减:黄芪30g,当归20g,川芎10g,赤芍10g,地龙12g,全蝎6g,石菖蒲15g,郁金10g,水蛭1.5g(研末冲服),甘草6g。若脉弦者,去黄芪加怀牛膝15g,龟板20g(先煎),白芍20g。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预防

医学研究认为这种脑内小动脉的狭窄是由于从硬化的动脉内膜或心脏内膜上脱落的破碎小块物或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脱落随血流到脑内小动脉或脑动脉本身硬化后所引起。如果上述原因不解除,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就会再发甚至完全堵塞该动脉而引起大中风。

因此其治疗不仅是治疗本病,而且对于预防大中风的发生是十分重要的。活血素口服液对改善微循环效果好,阿司匹林和力抗栓被认为是目前有效的抗血小板药,对该病的治疗有效;潘生丁可与阿司匹林合用;抗凝剂可用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治疗,但有引起严重出血的危险,需要医生的随访和实验室的监测;低分子右旋糖酐有降低血粘度、改善微循环等作用,在临床上应用较为普遍。

患有高血压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在用降压药时,切不可使用强力降压药使血压急剧降低,而应使血压缓慢降低并维持在21.3KPa(150~160mmHg)左右,血压过低会引起大中风。

具体预防工作:

1、一级预防(指未发生卒中前预防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和小动脉硬化)。

2、认真管理血压。戒烟,戒酒,有中风家族史和其他血管危险因素的人定期查血小板聚集功能。

3、二级预防(指发生卒中后预防复发)。主要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同时仔细寻找病人中风的危险因素。

4、适当控制脂肪的摄入,饮食忌过咸,过甜。

2024-05-19 19:08:17

Related Articles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预防

医学研究认为这种脑内小动脉的狭窄是由于从硬化的动脉内膜或心脏内膜上脱落的破碎小块物或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脱落随血流到脑内小动脉或脑动脉本身硬化后所引起.如果上述原因不解除,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就会再发甚至完全堵塞该动脉而引起大中风. 因此其治疗不仅是治疗本病,而且对于预防大中风的发生是十分重要的.活血素口服液对改善微循环效果好,阿司匹林和力抗栓被认为是目前有效的抗血小板药,对该病的治疗有效:潘生丁可与阿司匹林合用:抗凝剂可用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治疗,但有引起严重出血的危险,需要医生的随访和实验室的监测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饮食

在饮食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患者可多吃活血的食物:茄子,柿子,藕,空心菜,黑木耳,桃子等.同时,患者应禁烟戒酒,少吃辛辣刺激食物.低盐少糖饮食.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中医食疗偏方: 1.肝阳上亢型:以眩晕为主,伴耳鸣.头痛且胀,或自觉颈项板样僵硬,面色潮红,性情急躁易怒,怒时晕痛加重,心烦少寐,多梦,口干或苦,舌质偏红,苔黄,脉弦数. 治疗:平肝潜阳.方用天麻钩藤饮加减:天麻15g(先煎),钩藤15g(后下),天门冬15g,麦门冬15g,白芍20g,生龙骨30g,生牡蛎30g,牛膝15g,桑寄生1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治疗

1.抗血小板聚集治疗 主要是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释放,使之不能形成微小血栓.此类药物安全简便,易被患者接受.常用肠溶阿斯匹林,50-100毫克,每日1次;潘生丁50-100毫克,1日3次. 2.扩溶治疗 低分子右旋糖酐及706代血浆具有扩溶.改善微循环和降低血液粘度的作用,常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或706代血浆500毫升静滴,每日1次,14天为1疗程. 3.抗凝治疗 若患者发作频繁,用其他药物疗效不佳,又无出血疾患禁忌者,可抗凝治疗.常用药物肝素.双香豆素等.如肝素可用超小剂量 1500-2000μ加5%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症状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时,颈内动脉系统TIA可表现为突发的意识模糊,癫痫大发作或局限性发作,肢体麻木.单瘫.偏瘫.同向偏盲.失语.失用.交叉性黑朦偏瘫等:椎-基底动脉系统TIA表现为眩晕.晕厥.猝倒.黑朦.复视.视物变形.视野缺损.平衡障碍.球麻痹.遗忘.失认等,常有诱因,每次发作症状持续时间不超过24h,发作间期不留后遗症状. 病史应询问起病急缓,症状的特点,有何诱因,既往有无类似发作,症状持续的时间及发作间期的症状. 发作期体征如上述,发作间期部分病人可有轻偏瘫,眼震,角膜,咽壁和腱反射不对称,调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病因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多与高血压动脉硬化有关,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发病可能有多种因素引起. 1.微血栓:颈内动脉和椎-基底动脉系统动脉硬化狭窄处的附壁血栓,硬化斑块及其中的血液分解物,血小板聚集物等游离脱落后,阻塞了脑部动脉,当栓子碎裂或向远端移动时,缺血症状消失. 2.脑血管痉挛:颈内动脉或椎-基底动脉系统动脉硬化斑块使血管腔狭窄,该处产生血流旋涡流,当涡流加速时,刺激血管壁导致血管痉挛,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旋涡减速时,症状消失. 3.脑血液动力学改变:颈动脉和椎-基底动脉系统闭塞或狭窄时,如病人突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检查

1.头部CT: 行头部CT检查的主要目的是明确颅内可能引起TIA样表现的其他结构性病变的性质,如肿瘤.慢性硬膜下血肿.巨动脉瘤.血管畸形.脑内小的出血灶等. 2.头部MRI及新的磁共振技术头部检查: 头部MRI及新的磁共振技术头部MRI在发现脑内缺血性病变的灵敏性方面比头部CT明显高,特别是在发现脑干缺血性病变时更佳 3.头部SPECT及PET检查: SPECT是用影像重建的基本原理,利用放射性示踪剂的生物过程,放射性示踪剂注入血液循环后,按脑血流和脑代谢情况进行分布,并以CT技术进行断层显影和

腔隙性脑梗塞

腔隙性脑梗塞的原因 导致腔隙性脑梗塞的原因有许多,以下总结了比较常见的一些病因. 1.年龄.60岁以上腔隙性脑梗塞多见,45岁以上,年龄每增加10岁,其腔隙性脑梗塞的危险性增加约1倍. 2.心脏病.各种心脏病常并发心律失常或心衰致心排血量减少,进而脑血流量减少,诱发脑血栓形成. 3.高血压.高血压是本病的直接原因.据相关报道,腔隙性脑梗塞伴发高血压者为90%,国内文献报道介于66.8%-82.4%之间.在高血压作用下,脑微小动脉某些节段发生脂质透明变性.纤维蛋白样坏死及微细粥样硬化,其中最重要的

脑动脉硬化

脑动脉硬化的病因 发病原因: 脑动脉粥样硬化主要侵犯管径500μm以上的脑部大,中动脉,东方人Willi's环周围主要脑动脉病变严重,并与高血压密切相关,以往认为,小动脉主要承担和调节血管阻力,高血压主要引起小动脉硬化,近来发现正常时脑主要动脉占整个脑血管阻力20%-30%,慢性高血压时可达50%,长期高血压必然导致脑部主要动脉壁粥样硬化损害. 发病机制 高血压脑小动脉硬化主要发生在脑实质直径 在长期高血压作用下,肌性动脉中膜平滑肌也经历小动脉平滑肌由功能代偿至结构代偿的过程,管壁硬化,增厚和管

血管性头痛

血管性头痛的病因 血管源性头痛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因头部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引起的头痛,称为原发性血管性头痛:有明确的脑血管疾病(如脑卒中.颅内血肿.脑血管炎等)所致的头痛,称为继发性头痛. 原发性血管性头痛又称偏头痛,是一种功能性头痛.根据头痛的不同表现,又可将其分为典型偏头痛.普通型偏头痛.丛集性偏头痛.偏瘫型偏头痛和眼肌麻痹型偏头痛等5种主要类型. 血管性头痛是指那些与血管疾患有关的头痛.包括: ①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血栓栓塞性脑血管病. ②颅内血肿:硬膜下血肿:硬膜外